母亲:妈妈要离开了,孩子,你要学会捨得!!(看完…我哭惨了)

父亲去世10年后,在我的软硬兼施下,妈妈终于同意跟着我一起生活。

这一年,母亲70岁,我40岁。70岁的妈妈瘦瘦的,面容却仍然光洁。

我们回去接她,她早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。她的行李中有两袋米,但我决定不带走米,因为后行李箱太小,而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。母亲却坚持把米带着。她说:「一定要带」。

看她这样坚持,我忽然愣了一下,看着她,我便明白了什麽,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。果然,在底部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。

如果我没猜错,这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。
把钱放在米袋,是母亲很多年来的习惯。

十几年前,我刚刚结婚,租了很小的房子住,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。那时,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,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,女人嘛!

就是那年冬天,母亲捎来半袋米。后来老公将米倒入米桶时,发现裡面藏着钱,还有一张小字条,是父亲的笔迹:「给你买个衣柜。」

那天晚上,我哭了。
那些年,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米袋裡,让人带给我,带给大姐二姐,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,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。

这一次,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。
母亲却说:「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。」童童是她的外孙,这段时间童童一直想要辆赛车,因为贵,我没有给他买,上次回老家,童童说给母亲听了,母亲便记下这件事。

记忆中,母亲一直是个捨得的人,对我们,对亲戚,对左邻右舍,捨得付出爱,东西捨得给,钱捨得借,力气也捨得花。

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妇人,为什麽会这样捨得。但是,有了母亲的家,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。

母亲过来后的某个週末,住对面的女人,端着一大盆樱桃送过来。
我诧异不已,当初搬来这个社区时,因为装修的问题,我们和她家起了冲突。从此后,两家人没有任何往来。

她送来新鲜的樱桃,让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麽好。
她红着脸告诉我:「谢谢你们家做的点心,我的孩子们都很爱吃呢…」,我才恍然明白过来,是母亲。

妈妈知道我们有点过节,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门,给人家送小点心,送自己包的粽子,在妈妈看来,「远亲不如近邻」,她用诚恳的心帮我们打开了与邻居家的心结。

邻居们,不仅仅是对门,前后左右,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,妈妈都照应着。母亲常常会自製一些风味小点,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,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。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,却因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,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。

最近,我们的人际关係竟然空前好起来。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,只是因为捨得,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麽多,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。

她常常说:「你捨得对人家好,人家才会捨得对你好。」
对于她,这是一个」农村妇人」最朴实本真的话;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自认为「读过书的城市人」,无疑是一个太深奥的道理。

母亲在来这裡住的第三年,检查出肺癌。
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,慢慢地已经不能站立。

天好的时候,我会抱她出来,小心地放在躺椅上,陪着她晒晒太阳。
她渐渐吃不下饭去,喝口水都会吐出来,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,但是只要她醒着,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。

那天,母亲对我说:「你爸他想我了。」
「妈,可是我捨不得你走。」我握着她的手,想握牢,又不敢用力,只能轻轻地。
「这次,你要学会捨得。」妈妈笑起来,轻轻将手抽回,拍着我的手。

母亲走的那天,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,很多很多人,有大人,还有孩子,是罕见的大场面。

队伍缓缓穿行,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:「是个当官的吧?」「或者是在当大企业家的?」……

母亲这一生,是普通的平凡人,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,她只是有一颗捨得爱人的心。虽然,妈妈要我学会捨得。

但是,关于「妈妈永远地离开我们」这件事情,是我怎麽也学不会的捨得。